今天第一次用洗衣机,才发现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。我以为不太容易的东西,其实就是按两个按钮的事。看来人都是不愿意改变,即使代价很小,收获很大。

《失控》买了好几周了,却一直没怎么看。幸好现在买书自己心里有个限制:看完旧的,再买新的。总算遏制住了不断买书的冲动以及那种焦急感。

读这种书真是一种享受,无数新的观点,一遍又一遍的刷新我对世界的观点。即使我资质愚笨,没有什么原创性的想法,不过好得有那么多聪明人给我写了这么多书,我只需一个个接受,让后等其自动的“涌现”出我的自我。真是人生之极大乐趣。

书种介绍了另一种对机器的看法,或者说是最正确的看法:我们真要想去做具有生物智能的机器人,不是去造一个多么复杂的像人的机器,而是像蜜蜂那样,每一个蜜蜂谈不上多聪明,但整个群体却表现出非凡的智能。靠的是无数个个体聚集在一起时所涌现出来的新的特征,这种特征在单个个体中是找不到的。看到这里,我最先想起的就是《天才在作,疯子在右》里面的一个“疯子”的世界观,她认为蜜蜂是一种与我们不太相同的生命形式,称之为“松散生命”,每一个群体是一个高智能的生物。看来这书名真是所言不虚。(或许她说的其他东西也是对的,石头也是有生命的,只是与我们的一生相比,太漫长了。在它的一眨眼间,人世间早已沧海桑田。)

其实说到底,人与蜜蜂之间也没什么本质的不同。人的智慧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,也是由很多很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涌现出来的。而现在的机器人的建造都太着眼于去模拟那个所谓的“大脑智慧中心”。因为它不存在,所以自然没什么进展。人的大脑也是分布式的,没有什么绝对的控制中心。这就是生物智慧的本源。

书中提到了一些实验,关于人的重复性劳动以及在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大脑的变化。以前我自己对这些发面一直的关注点是创新能力与乐趣,现在倒有了一种新的看法。因为人的智慧是靠所有简单部件的涌现产生,而大脑的基本部件太多,如果没有外在的影响,很容易陷入混乱状态。我们平时的生活中,我们的眼睛一直在看到,耳朵一直在听到, 这些都是“实时性”的任务,大脑有了一个目标,自然会通过部件间的特性以及相互的竞争与合作表现出“智慧”去处理这些。而当这些外在的“任务“不存在时,大脑无法接触到现实世界,只能去相信那些各个基本部件生成的一个混乱的虚拟的世界景象,人自然会陷于癫狂状态。我觉得可能很多所谓的精神病人都是如此,与真实世界接触很少,慢慢的沉入自己自造的幻想之中。只不过他们最后能自圆其说,形成一个在自己看来没有矛盾的世界观,而我们不能罢了。

那这样想下去,是不是我们这些不怎么出门的,依靠手机和电脑去接触“世界”的人,也在渐渐陷入“精神错乱”之中,或者说,丧失智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