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该是很久以前的节目了,现在才看到,想来在那时是很轰动的。这是一个很混蛋的节目,只不过到今天,连这样的混蛋节目都没有了。

那时的韩寒看起来更像一个孩子,长长的头发,不笑,很无奈的样子,也没有现在的那种自信。旁边坐了两个所谓的“专家”、“大学教授”,他肯定是不喜欢和这种人坐在一起。整个节目叫“对话”,那两位专家却一开口便停不下来,跟本没有韩寒说话的机会,他们站在道德和社会的制高点上,指手画脚,含沙射影地批评韩寒,似乎自己说的话就是真理。看着他们那习惯性的讨厌人的手势,似乎永远在教育别人,一会造一个“专有名词“,”从文化的角度讲……““这个叫什么什么,那个叫什么什么”,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,在他们批评韩寒被“框”起来,充满做作的时候,自己也早就被“框”了起来,而且一辈子都出不去了?

可以大致判断,这两个人应该是党员,习惯了经常开会,说大话,言谈空动,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地位,什么事情都喜欢夸大其词,自以为是。

从一开始,他们就给韩寒贴了一个标签“叛逆”,我很奇怪,也为这些人感到悲哀。他们那一代,从小读着红宝书,秉承着“非白即黑”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,即便是到了思想较为自由的今天依然如此。所以,在他们眼中,不想在学校里上学就是“叛逆”,“坏学生”,即便他们是天才。更奇怪的是,当这些他们看不起的人地位超过他们的时候,他们会立马改换嘴脸,转去夸耀。盖茨大学辍学,在他们看来应该是“坏学生”,但今天他们应该是对盖茨很佩服吧。汉武帝是双性恋,他的臣子们敢说什么吗?

直到今天,我们的思想还是太局限了,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还是黑白的。同性恋,女权主义,后现代,达达主义……有那么多的东西是我们理解不了的。但是我们有一个很是简单有效的办法:贴标签——“不和谐”、“叛逆”、“腐朽堕落”、“不知廉耻”、“资本主义的东西”、”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“————然后,我们心安理得,不用再思考了。很多时候,我们贴标签不是在稍微的观察思考之后,而是一上来就去贴。就像对待韩寒,很多人仅凭从媒体上得来的那一点不知真假的消息,就自以为是,急忙地去贴标签。在这个节目之前,相信这个节目中的主持人,观众,专家,首先都在心底里认定“韩寒是一个“叛逆”的的人,“坏学生”,然后再开始所谓的“对话”,我不知道这种所谓的对话有什么意义。

更让人吃惊的是,我从那些人的眼中,看到的全是赤裸裸的嫉妒,蔑视,幸灾乐祸,甚至是——仇恨,而且对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,没有那怕一点的理解。年纪大的,自己的一辈子已经这样了,所以对那些年少时便出名的人很嫉妒,和他一般年纪的,也不愿意承认他的成就,幸灾乐祸地看着他被“围攻”。一位女士不断地问一些尖锐的问题,只把韩寒当作和自己的孩子一个级别的,根本没有把他当一个对等的实体相对待。她说韩寒的阅历比不上王朔,这点我是最想不明白的,也是场上的专家和大人们引以为豪的,自以为优于韩寒的地方。一个人的才能和阅历有什么干系?再说,为什么不拿你年轻的时候去和他比,非要拿自己的现在去比?这不是倚老卖老吗?苏轼的父亲的阅历当然要比他自己多得多,但谁也不会觉得苏轼的才气比他父亲差。就说王朔,一年一年阅历是越来越多,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他越来越反感?

主持人依旧是愚不可耐,似乎采访文化名人的主持人都显得特傻。以前曾看一个采访莫言的节目,主持人的问题很让人无语,这个也是显得没一点水平。也不知道她把那个黄思璐请来是什么意思,以我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,恐怕是想给韩寒一个下马威,其潜台词应该是:“看这有一个学习好,会演钢琴,是优秀干部,还被国外的名牌学校录取的好学生,跟她比你算什么,只不过是写了一本书而已?”

如果不是韩寒,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“优秀”的黄思路。可是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,即使中国一百万里面才能出一个黄思璐,那么中国至少会有1300个黄思路一样的人。这样已经算很多了,而且根本不会被我们记住。而这么大一个中国,也只有一个韩寒,而且是永远只有一个。在中国,培养黄思路这样的学生,其实是很容易的,良好的家境,优良的教育环境,只要这个孩子稍微有点天分,知道自己努力,就会成为一个黄思路这样的人。但是,我们花了那么多的资源培养了一个这样的学生,她会给社会回报什么? 从她自身来说,她会生活的很幸福,但是她对社会的贡献呢?人是社会的动物,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很多的这样的“好孩子”,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生活的很好,也有很多直接去了国外,再也不会回来,那我们培养了他们,获得了什么回报?他们很难会给这个世界带来进步,还不如这样一个低成本的韩寒,向这个世界叫板,让民众觉醒。我们永远缺的,是韩寒这样的人,而不是那么多的“黄思路“。

看他在厦门大学的演讲,才发现他原来是如此阳光帅气的一个男孩子,看起来很谦虚,毫不张扬,却总是语出惊人,切中要害。李敖父子,陈文茜骂他没文化功底,境界不够。我倒觉得无所谓,相比于骂他的那些人,他的功底是不够,但他还年轻,又在不断地学习。再说,骂他的人在他那样的年纪比他能好到哪去?比起我们这些同龄人,他的“不够档次“也要比我们强上百倍。

也唯有他,敢于无所畏惧,指名道姓骂别人,说出自己所想,也说出了我们心中所想。语文课本里确实有太多烂东西了,郭敬明确实永远脱离不了低级趣味,很多的经典确实不值得一读。百年来,中国这样的人也就三个,鲁迅,柏杨,韩寒。